北港毛尖以注册商标“北港”命名,唐代称“邕湖茶”,属黄茶类,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北港。在加工技术中,通过热闷措施的摧化作用,破坏叶绿素,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部分转化成可溶性,儿茶素类发生非酶性氧化和异构化作用,其转化产物与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结合,产生新的香味物质,达到茶叶黄化,香味鲜醇回甘。1987年在湖南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被评为全省名茶。
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唐代称“邕湖茶”。
唐代斐济《茶述》中列出了十种贡茶,邕湖茶就是其中之一。唐代李肇《国史补》有“岳州有邕湖之含膏”的记载。
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湖诸山旧出茶,谓之邕湖茶。李肇所谓岳州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国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
明代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了今茶名99个,古制造茶名101个,其中岳州出的黄翎毛,岳阳出的含膏冷属古制造茶名。明代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清代《致富奇书广集》(疑17、18世纪问世)又有“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的记载。
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引用唐释齐己邕湖茶诗一首云:“邕湖为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1.采摘:清明后5~6天开采,一芽二三叶标准,抢晴天采,不采虫伤叶,不采紫色叶,不采鱼叶,不带蒂把,当日采摘当日制。
2.杀青:俗称锅炒。北港毛尖的杀青颇别致,与一般绿茶和黄茶杀青极不一样。北港北毛尖采用高温投叶,中温长炒老杀的方法。杀青要求锅温200℃以上,投叶2 000克抖炒2分钟后即降温至100℃左右,再炒12~13分钟,茶坯达三四成千时,锅温已逐步降至40℃左右,即转入锅揉。在较长时间的锅炒中,由于茶叶含水量较高,叶绿素破坏相当严重的,为黄茶要求的特有品质奠定了基础。
3.锅揉:杀青后并不出锅,在锅温40℃左右,茶叶含水率为55%左右时转入锅揉,即在锅中边揉边炒。间以解块操作。待茶叶成条索状时,即出锅拍汗。
4.拍汗:所谓拍汗,即将茶坯盛篾簸内,堆积拍紧,上覆棉套,以保温保湿。闷渥30~40分钟,使茶叶回润变黄。
5.复炒复揉:经过拍汗后,将茶坯再投入锅中复炒。锅温60--70℃,边炒边揉,至茶条紧卷,白毫显露,约八成干时出锅摊晾。
6.烘干:摊晾后用炭火烘干。茶叶烘干后必须摊晾,再装箱内严封,使之后熟。经过后熟,芽叶色泽金黄泽润,便成了质优形美的北港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