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叶界,对于湖红、湘红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很多书刊把它们一并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也有不少茶叶专家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红茶。那么,它们到底是湖南红茶的简称,还是指两种不同的红茶呢?本文从众多的史料中,将两者比较复杂的关系一一梳理,希望能让大家清楚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湖南红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红茶名品之一,有数百年历史沉淀,文化底蕴深厚,曾对我国红茶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驰名,被誉为中国三大名“红”,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据史料记载,湖南产制红茶,始于1858年(清咸丰8年),首先在安化改制;临湘继之。传授技术来源,说法不一,有说“在咸丰年间,因洪秀全、杨秀清部队由长沙而下,游转于江汉之间,集中在湖北通山,江西宁州经营茶叶的商人受到影响,乃取道湘潭到安化创制红茶”。另一说法:“从中英通商后,粤茶货源不足,粤商到安化采购青茶,见当地人工低廉,地位适宜,设立广庄,收买生叶制造红茶,井传授当地茶农以初制术;同时提高价格收购;因而各地相率仿制,生产区域迅速扩大。商人收购茶农的毛茶,精制成箱,先仿武夷式样,冒充武夷名茶,输出国外,反映良好,后径用安化牌号,也极受欢迎,继而品质逐渐改进,商品信誉日高,欧美商人竟无安化字号不买”。由于安化红茶生产效果良好,汉寿、新化、醴陵、湘阴、浏阳、长沙、平江等县,也相继仿制生产。《湖南的土特产》记载:湘茶(红茶)出口最盛时期,为光绪中叶,达九十万箱,岁值一万两以上。
“湖红”一词具体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无从查考,目前找到的最早使用“湖红”一词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湖南巡抚吴大徵会同张之洞上奏清廷,恳请在汉口设立湘茶督销局,专营湘茶出口事务,在外商卡价时,借外债将湖红运销南洋,未获清廷批准。
清末、民国的茶叶书刊,大多使用“湖南红茶”一词,也有使用“湖红”代替湖南红茶的,例如《中国茶叶公司湖南办事处工作概况(廿八年八月起三十年八月止)》一书中,通篇用“湖红”代指湖南红茶。
刚解放时,沿袭传统说法,用“湖红”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1949年11月11日,全国茶叶产销会议上布置1950年产制任务时,提出外销红茶7110吨,全部苏销,其中湖红2050吨;1950年9月2日,中茶总公司经理吴觉农与苏联全苏粮谷输出公司代表签订茶叶合同,由中方供应苏方茶叶10050吨,其中湖红1540吨。
1952年2月15日,中茶总公司第三届全国经理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祁红、宁红、宜红、湘红、河红、闽红、温红等区红茶生产,并提高其品质”。“毛茶收购价(中准价)单位每50公斤米(石):……湘红2.79”,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湘红”一词。此后,中茶公司用“湘红”接替“湖红”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据说,使用湘红代替湖红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是中茶总公司某位领导的“创意”,以与湖北红茶区别。这位领导还将“越红”改成“浙红”,作为浙江红茶的简称。
中国茶业公司1951年5月编印的《茶业教材》和1952年编印的《中茶手册》均没有“湖红”这一词,而是用“湘红”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书中写到:湘红区主要产地为安化、新化、长沙、平江、浏阳、湘乡、桃源,附属产地为桃源、沅陵、醴陵、湘阴、宁乡、岳阳。《中茶手册》中记录,湘红主要产区为安化、新化、桃源、长沙、浏阳、沅陵、醴陵。
1952年开始,进入“湖红”“湘红”混用时期。湖南省贸易公司1952年6月编印的《湖南省土特产综览》中“茶叶”一节,同时使用“湘红”“湖红”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红茶——如祁红、湘红、闽红等,在市场上称工夫茶”;“湖红及外销花香——箱装,每箱约装七十市斤”。
湖南省土特产交流指导委员会1951年编印的《湖南的土特产》一书中写到:“湖南茶区所产红毛茶,加工后概称湖红。石门所产之红毛茶,向系运销湖北五峰精制,另名宜红”。“所谓外销,系指运销国外而言,湘红以质粗价廉著名”。
1952年8月13日,中茶总公司对茶叶产区进行划分,宜红:湖北鹤峰、五峰、长阳、恩施、宜都、宣恩,湖南石门、慈利、桑植、大庸;湖红:湖南安化、新化、桃源、长沙、浏阳、平江、沅陵、醴陵、宁乡、湘乡。《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里没有提“湘红”而是用的“湖红”。
1955年12月25日,中茶总公司第八届全国经理会议,会议指出:1956年要求出现红茶产区基地,扩大红茶生产,特别是滇红、宜红、川红、湖红四个产区除原产量外,增产红茶0.26万吨,这里继续使用“湖红”。
1979年,陈椽在他主编的《制茶学》一书中,把“湘红”作为湖南红茶的简称。书中写道:湖南的“湘红”产区广阔,产量曾在全国占主要地置。同时,他在该书中又用了“湖红”一词,写道:“宜红”“宁红”“湖红”等拼配的“中国工夫红茶”,颇受国际市场欢迎,仍保持稳定生产。
历史上,石门、桑植、大庸、慈利靠近湖北鹤峰,与宜红茶区的自然条件无异,所产红茶历来称为“宜红”,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大跃进时期,湖南茶叶界的领导觉得不应该老是打宜红的牌子,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于是将这些地区所产的红茶,命名为“湘红”。一来脱离“宜红”,二来区别于“湖红”。从1959年开始,湘红不再是湖南红茶的简称,而是作为一种新的红茶品种。
《茶叶通讯》1962年第五期《提高茶叶品质讨论纪要》中写道:湘红系1959年新产品,条索细紧重实多锋苗,香高味浓,叶底红艳。湖红解放后至1957年品质是稳步上升的,体现外形条紧结多锋苗且重实,香味纯厚,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湖南省对外贸易局供销合作社联合茶叶办公室1963年12月编印的《茶叶采购人员学习资料》有《茶叶概述》一节,其中写到:我省茶叶成品的品类也很多,大体上分红茶、绿茶、黑茶、老青茶四大类。红茶主要是出口茶,产区最大,产量最多,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创制,历来生产条形茶,为适应国际市场要求,1956年试制碎形红茶。以石门、慈利和平江部分地区品质较好,称“湘红”,其余地区统称“湖红”。
根据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1964年2月的数据,生产湖红的厂家:平江茶厂、涟源茶厂、安化茶厂、新化茶厂、桃源茶厂;生产湘红的厂家:石门茶厂、瓮江初制茶厂、炉观初制茶厂。
湖南省经济作物局文世银1988年编写的《工夫红茶初精制与审评》写到:湖南精制加工的工夫红茶,统称为“湖红”工夫,其中石门茶区品质优异,历属宜红地区,所以称为“湘红”。
湖南省1974年编印的《茶叶生产与收购》一书中写道:全省产茶重点县有安化、新化、涟源、桃江、宁乡、益阳、浏阳、平江、岳阳、湘阴、汨罗、临湘、汉寿、石门、桃源、双峰、邵东、溆浦、长沙、醴陵、洞口21个县,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4%,“湘红”“湖红”畅销国际市场。
湖南农学院园艺系制茶教研组1972年10月编印的《茶叶制造专题讲座》一书中写到:湖南产的红茶称湖红,产区包括安化、新化、涟源、双峰、湘乡、溆浦、沅陵、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长沙、浏阳、平江、新邵、洞口等县,毛茶集中在安化、新化、涟源、平江、桃源、石门等地加工。其中石门、慈利所产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属宜红。该书中有写到:湖南石门、桑植、大庸所产红茶历来称为“宜红”。同样,1974年12月该院编写的《茶叶制造讲义》介绍湖南红茶时使用的是“湖红”,没有提及“湘红”。1959年8月湖南省农业厅邀请商业厅等多个单位共同编写的国庆十周年献礼书《湖南茶叶》,书中写到:“首先我们一贯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优先大量供应苏联等兄弟国家需要的湖红,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这本书里也没有提及“湘红”。
尽管湘红早在1959年就推出了,但湘红在茶叶界的认同度不高,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加工验收 一直执行宜红标准样。
1980年国家全面放开茶叶市场,湖南红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在国际市场上卖价不起,后来国家出口补助也被取消,越来越多的茶农茶企出现亏本,很多红茶厂关门,很少生产红茶了。
振兴湖红重现辉煌
2018年,湖南省“湖红”品牌发展促进会成立,推动全省“湖红”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做大湖南红茶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提升产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打算通过3年努力,把“湖红”公共品牌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湖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区域知名公共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全省“湖红”红茶飞跃式发展,重现湖红的辉煌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