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人陶俑唐;高28厘米传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高28厘米传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此俑1949年霍明志先生捐赠。卷发,上身仅斜披一巾,戴项圈腕钏,下身股际缠裈,赤足;右手紧握高举,左手握拳屈于腰间,双手原有执物,似做表演状。

昆仑这个名称早在三国时已有记载,指色黑之人,而非指人类学上的黑种人,也非指一国一族。《晋书·孝武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旧唐书·林邑国传》说:“自林邑以南,皆拳发黑身,通号为‘昆仑’。”可见,昆仑在唐代又是对南海诸国(今东南亚地区)人的泛称。在这个广大区域中的居民大多是黄种人,不过肤色较深。所以,唐人所说的黑身其实只是浓淡不一的棕色和褐色。唐郑仁泰墓出土的一件昆仑俑虽两臂残断,但可以看出其服饰体态与该俑相同。此俑的色彩保存尚好,肌肤呈肉色,卷发为黑色,裈与披巾是红色,这恰恰反映了昆仑人的肤色本来并非特别黑。关于昆仑人的服饰,唐代张籍《昆仑儿》诗有描述:“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张籍描述的昆仑人的服饰特点和上述陶俑的造型基本相合。南海诸国在唐朝时期多信奉佛教,它们的文化也受到印度的强烈影响,所以服饰与印度相近。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