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1368—1911年)
斿旗纹鼓,通高26.9,面径47.6厘米(图2-40)
斿旗纹鼓,通高27.5,面径50厘米(图2-41)
斿旗纹鼓,通高25.7,面径45.6厘米(图2-42)
三件铜鼓形制基本相同,都是鼓面略小于胸,胸部附2对扁耳,便于悬挂;鼓面中心为十二芒太阳纹和简体翎眼纹,其外有酉字纹、云纹、乳钉纹、斿旗纹、花卉纹、栉纹等。铜鼓是流行于广西、广东、湖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和宴会乐舞。使用时把铜鼓悬挂起来,一人用鼓槌敲击鼓面,一人手执木桶对准鼓底,以增加共鸣,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此组铜鼓制工精致,纹饰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