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出土
口径11.3厘米,腹径20.8厘米
方形口,口内凸边,口沿加厚,腹外鼓,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环,圈足。颈部以下鎏金,腹部两周未鎏,把颈、腹部分成三道鎏金纹带,颈部和腹下部为蕉叶纹。汉代鎏金铜钫少见,此钫保存完整,是研究汉代鎏金工艺的重要资料。
背景资料:
铜钫即方形壶,青铜制作,用以盛酒浆或粮食。方形的壶在战国以前叫壶,到了汉代起了个专名叫“钫”。《说文解字》:“钫,方钟也。”现存的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铜钫铭文称:“铜钫容六升,重廿九斤”,自名为钫。用以盛酒浆或粮食。形状方形、长颈、大腹、有盖。盛行于战国末至西汉初。
鎏金是用涂抹金汞齐的方法镀金的一种工艺,又称火镀金。鎏金主要用来装饰铜铁一类建筑构件和各式器皿。它约发明于战国时期兴盛于两汉,近现代仍在使用。鎏金工艺分为4步:①配制金汞齐并用酸碱溶液清理器物表面。金汞齐配法是先将黄金打薄剪碎,放入已经预热的坩埚内,再注入水银,使之掺合成膏状。金汞比为1:5~1:7。②抹金。将配好的金汞齐用推压法均匀地涂覆在器物表面。③开金,即烘烤镀件,促进汞挥发,使黄金保留下来。④压光。目的是使镀层更为致密、光亮。操作得当时,镀层的颜色可长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