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凌霄花佩饰明早期故宫博物院
明早期

白玉凌霄花佩饰,明早期,长7.5厘米,宽6.2厘米,厚1.8厘米。清宫旧藏。
佩白玉质,温润可爱,形稍扁平,圆雕4朵盛开的凌霄花交叉盘绕,花瓣肥厚微曲,花茎细长。上部以花之枝颈弯绕成一个半圆弧形穿,可穿绳配挂。佩背面光素。唐以后常有凌霄花纹饰的玉佩出现。此器原藏紫禁城弘徳殿。<FONT face=宋体 size=2>凌霄花,属紫葳科凌霄属,落叶藤本观赏植物。原名“紫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凌霄花”为名始见于《唐本草》。李时珍称其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描述。凌霄花适应性较强,不择土,枝丫间生有气生根,以此攀缘于山石、墙面或树干向上生长。宋代诗人梅尧臣对凌霄花也赞美不绝,称其“慕高艳而仰翘,攀红日而斗妍。”因凌霄一词有凌云之意,喻志气高远。</FONT> <P><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0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nbsp;</P>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白玉蟠龙环佩 下一页:白玉龙首觽
全部评论(0)
玉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