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弄鬲 战国前期故宫博物院
战国前期

君子之弄鬲,通高14厘米,宽18.4厘米,口径15厘米,重1.76㎏。
鬲圆体,大腹,三短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环。盖、器各饰方块绹纹二周,附耳上遍饰花纹。器口沿处铸有铭文5字:
君子之弄鬲。
意为君子用于赏玩的鬲。
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是最为庄严神圣的祭祀用品,但到了战国时代,青铜器的地位随着整个奴隶制度的“礼崩乐坏”而大为下降,甚至成为赏玩用器,“君子之弄鬲”的铭文就说明了这一点。
鬲(音力),食器,炊粥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春秋战国时期鬲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起着陪鼎的作用。战国晚期,青铜鬲逐渐消失。 甗的下部世称鬲,用来装蒸锅水,属于甗的一部分。 即绳状纹。其形如两条绳相纠缠,每条绳或不分股,或作两股、三股、四股不等,多饰于器物的口沿、圈足、耳等部位,约流行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镶嵌几何纹敦 下一页:错金银鸟兽形盉
全部评论(0)
青铜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