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式倒流锡壶 故宫博物院

  桃式倒流锡壶,清,通高12.9厘米。   壶锡质。壶体为硕大的桃形,流、柄均作桃枝状,壶底有圆口。腹部一面刻有诗句:“武陵如可问,载酒任怡情。”另一面刻:“一枝娇欲助”及“王胜万制”名款。   此壶的特点在于“倒流”,因壶上无口,使用时需先将壶倒置,由壶底的圆口注入酒液,再翻转过来往杯中注酒,因而得名“倒流壶”。此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瓷器中,这件锡制壶即以瓷壶为蓝本创作而成。 郡名。《汉书·地理志》:“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续汉书·郡国志》:“武陵郡,十二城。“武陵”一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指代“桃花源”。)&nbsp;<br /> <br />酒壶的一种,为宋代的创新品种,在设计上有独到之处,类似于今天的汽锅。注酒时需从壶底中心的小孔注入,壶底小孔与壶内的隔水管相通,隔水管上孔高于酒面,构造有如今日厨具汽锅的汽嘴。当酒壶正置时小孔不漏酒。壶嘴下有隔水的管壁,倒酒时酒不会溢出。这种反注正倒的方法独具匠心,堪称一绝。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金银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