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交龙纽“心愿符初”宝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心愿符初”玺,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7厘米见方,通高10.3厘米,纽高5.2厘米。   此为乾隆帝晚年所制宝玺。乾隆帝晚年,训政之暇,还经常沉浸在对自己一生辉煌历程的回味之中,津津乐道于“得遂初心”、“心愿符初”,在回味中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和精神寄托。乾隆帝晚年多次提到有关“心愿符初”的事情。比如:“朕自御宇初年,即焚香敬告上苍,若纪年周甲,当传位嗣子,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载之数。节经明降谕旨,宣于中外,今敬迓洪厘,幸符初愿,新岁大廷授玺。”“纪元周甲,心愿符初,今岁元正大廷授玺,称太上皇帝,幸为千古全人。”“朕今寿望九秩,精神康健,视听未衰。若来岁归政,遂思自暇自逸,竟至天下重务于不顾,则非所以敬承天眷,亦非御极初年定期归政,不肯恋位之初心矣。”“自丙辰元日授玺,心愿符初,迄今已阅三年。”通过以上引文,可知乾隆帝所谓 “心愿符初”,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纪元周甲。作为皇帝,御极天下六十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乾隆帝虽口口声声强调“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载之数”,但实际上其享国已经远远超过了康熙帝,这是他从未明言的心愿。其二,授玺归政,称太上皇,从而有资格同历史上的贤主明君比较,堪称“古今帝王第一”。此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刻制的,充分反映出乾隆帝的晚年心态。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帝后宝印的纽制之一。其纽形为两条相向的龙躯体合二为一。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  古代的干支记日法,以十个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个地支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个词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用以记日。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