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交龙纽“文渊阁宝”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文渊阁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篆书。面12.7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文渊阁位于文华殿后,是著名的宫廷藏书处。清代《四库全书》正本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百科全书就藏在这里。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乾隆帝谕:自四月四日始,每册用御宝二。前曰“文渊阁宝”,后曰“乾隆御览之宝”。说明此宝是专门钤盖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的宝玺。帝后宝印的纽制之一。其纽形为两条相向的龙躯体合二为一。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BR>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