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黄云龙纹碗,明万历,高6.9厘米,口径13厘米。清宫旧藏。
碗圆口,内髹黑漆,直壁下敛接圈足。口外沿及腹下部近足处髹黄漆,雕“卍”字锦、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部以朱漆花锦为地,上雕黄漆双龙戏珠纹,气韵生动。足外壁雕黄漆连续回纹。足内髹朱漆,正中有刀刻填金“大明万历己丑年制”双行楷书款。该漆器的龙纹形象以及细谨的纹饰为万历时期雕漆的典型风格。
剔黄的做法与剔红相同,只是漆色不同而已。剔黄漆器在雕漆中较为少见,故尤显珍贵。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