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银镀金点翠穿珠流苏,清,通长43厘米,宽4.5厘米。
流苏由银钎和三串珍珠构成。银钎顶端为银镀金点翠云蝠纹饰,寓意“福在眼前”。云蝠有孔穿环,与三串珍珠相连,珍珠共计104粒。每串珍珠有珊瑚制成的“囍”字两枚以作点缀。珠下端有红宝石坠角3个。两块结牌将三串珍珠相连,结牌作银镀金点翠云蝠纹,两端各嵌红宝石一块。流苏俗称“挑子”,属于步摇一类,每逢宫中帝后大婚或吉庆节日,后妃皆喜欢佩戴。
点翠工艺十分复杂,先以金属制成特定的架子,用金属线勾勒出图案纹样,然后在线条间的凹陷处粘贴翠鸟的羽毛。用点翠工艺装饰的器物色彩鲜艳,精美华丽。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br>红、蓝宝石都是以色命名的刚玉类宝石,属三方晶系,单晶呈柱状、桶状或近似腰鼓状,化学成分为氧化铝,硬度为9,密度为3.95-4.40,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颜色以鸽子红、石榴红最为名贵。主要产自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古代,红宝石一直被用作护身符、辟邪符和装饰品。我国清代,红宝石还被用作亲王及一品官的顶戴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