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交龙纽“避暑山庄”宝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避暑山庄”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7厘米见方,通高13厘米,纽高4.7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此玺原存放于避暑山庄。印台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叙述避暑山庄建造之原委。配紫檀木宝匣,匣顶刻“避暑山庄”四字,匣四周亦阴刻填金《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落款“乾隆丁卯仲秋月瀚御制”,知此玺制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钤用于有关避暑山庄的书画碑刻之上。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是清代皇帝避暑及处理政事的重要场所。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帝后宝印的纽制之一。其纽形为两条相向的龙躯体合二为一。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