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浅浮雕“秋江待渡”章 清中期故宫博物院
清中期

  田黄石浅浮雕“秋江待渡”章,清中期,长6.1厘米,宽4.1厘米,通高6.5厘米,重235g。   印田黄石制,随形,薄意,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丹凤来仪宇宙春,中天雨露四时新,人间好事惟忠孝,臣报君恩子报亲”七言诗一首。题款阳刻篆书体“秋江待渡”。   由于田黄石珍贵难得,故在章料的雕饰上往往用其原形,尽量避免石材的损耗,根据石材进行“巧雕”,巧妙地运用田黄石与外层皮色,使图案层次明晰。此件“秋江待渡”的石章,一侧为一老者拄杖待舟于岸,随身小童招手呼舟,梢公撑一叶扁舟前来,岸上秋木萧萧,天空中寒鸦归林,一派秋韵野渡的意境。另一侧表现一长者头戴毡笠,拥裘,策蹇而行,一童子担箧随趋于后,路旁树木凋零,秋意已浓,雕工与构图颇具巧思。而宣扬忠孝之道的印文在立意和刻艺上都不甚佳,与此方珍贵的石章实不匹配。田黄石产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北寿山乡水田之下。石大者如卵,呈自然形态,色黄者称之为田黄,有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等多种。清初以来,取以治印,因其难得,遂成为印材中的珍品,故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即浅浮雕艺术。              雕镂之工。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