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纹镈 春秋后期故宫博物院
春秋后期

蟠虺纹镈,春秋后期,通高108厘米,宽93.5厘米,重13.9kg。
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青铜乐器,镈如大钟,与钟的区别主要在底口,镈的底口是平直的,钟的底口是桥形的。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钟的共鸣箱的平顶称为“舞”。指钟身上凸的乳钉的上下间隔部分。 钟之“鼓” 中部饰花纹处称为“隧”。钟之“钲”两边突出的乳丁称为“枚”。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蟠螭纹编镈 .. 下一页:兽形匜 ..
全部评论(0)
青铜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