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雕桃形砚 清康熙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

  松花石雕桃形砚,清康熙,长6.7厘米,宽6.4厘米,厚0.8厘米。清宫旧藏。   砚为松花石,巧做桃形。砚面圆形砚堂,浅雕砚池。砚背刻“康熙年制”款。砚盒亦为松花石材雕成,并利用紫、绿、赭三色相间,雕作桃枝果实,颇为形象生动。   松花石又称松花玉、乌拉石。因产自东北松花江流域而故名。其石质温润,表面刷丝纹理清晰,并深浅相间。其颜色有绿、黄、紫、白、灰、黑等,并以绿色为最上等。清康熙时期命开采,并由内廷造办处加工制作,成为清代宫廷特有御用砚品。 此砚石色绿,质地细腻,纹理深浅相间,造型精巧,以三色石雕作砚盒亦别具一格。为康熙御用砚特点。 又名松花石,据《西清砚谱》记载:“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 端歙,自明以前无取砚材者,故砚谱皆未载之。我朝发祥东土,扶舆磅礴之气,应候而显,故地不爱宝,以翊文明之运,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混同江即今松花江。             指松花江石,本名“乌拉玉”,又称“松花玉”,出自东北松花江畔。因其产于清朝始祖的发祥地,故清圣祖康熙选用此种石料为宫廷御用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江砚遂成为清代宫廷的定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江砚制作数量较多,至嘉庆、道光朝以后则停止采伐松花江石。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文房四宝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