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兽面纹剑格故宫博物院

青玉兽面纹剑格,汉,高4.4厘米,宽6.8厘米,厚2.4厘米。
玉为青色,局部有褐色。器形中间厚,两端薄,两侧面为菱形,中部一椭圆形穿孔。两面采用剔地阳雕技法饰兽面纹及勾云纹。
这种玉剑格在战国至汉代较为流行,使用时将其套在剑锋与剑柄之间的位置,用于挡隔。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位于剑柄与剑锋间,作挡隔,用以护手。一般为铜质,在玉具剑上则以玉为之,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流行于汉代,宋、元后出现了片状作品,装饰性更加明显。对于剑格,古人有许多称谓,或曰“珥”,或曰“璋”,或曰“琫”,“剑格”是今人据其所处的位置而给的名称。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白玉兽面纹剑璏 下一页:白玉剑首
全部评论(0)
玉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