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戈 春秋前期故宫博物院
春秋前期

梁伯戈,长17.5厘米,宽9.4厘米,重0.28kg。
戈为魏国的兵器。援的前锋呈圭角状,上刃在援末扬起,与长栏的上端形成弧线,下刃与胡自然相接,内为长方形,有一长穿,栏上两面各饰一兽头,栏内侧有三长穿。
穿旁正反两面共有铭文2行14字:
抑鬼方『0026』,抑攻方。
梁伯作宫行元用。
铭文记述梁伯做的是近卫部队宫行使用的戈,用来对付攻方敌人。
圭形援头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援的上刃与长栏相连成上扬的曲线则多见于春秋以前,而栏上饰物又常见于春秋早期以后。综合考察,本器的铸造年代当定于春秋前期。

援: 青铜戈部位名称,即戈前端两侧带刃的部分,与柲方向垂直的两侧带刃部分。柲即戈柄。
胡:青铜戈或戟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一面为锋刃,一面有案,以用线索固定于柲上。
内:位于戈头后部。当援戳刺敌人时,可增加力度与速度,也可以同援合力摚架对方的攻击。
栏:戈头中部位于援、内之间的凸起的长条。
穿:是用来穿系绑长柄的带子的穿孔。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青铜武器,古称勾兵,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鐏组成。 青铜戈部位名称,即戈的前端两侧带刃部分,与柲方向垂直的两侧带刃部分。柲即戈柄。 剑身前端的尖突称作“锋”。圭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玉制礼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直到清代仍流行。各时期圭的样式略有不同,用途也有多种。在礼仪、祭礼活动中为礼器;朝聘活动中执于手,表示身份;婚娶时用“以聘女”。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郑义伯『0023』 .. 下一页:四蛇饰甗 ..
全部评论(0)
青铜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