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故宫博物院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清,赵之琛篆刻,通高4.7厘米,印面边长2.5厘米。   印寿山石制,方形,薄意侧款。印文篆书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金石千秋”四字。边款阴刻“赵之琛拟汉”。印面宽边栏,铁线朱文笔划硬折,愈显金石凌凌之气。   “金石”喻坚固,此处亦指代碑铭,“千秋”喻经历久远。此四字见于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金石千秋重,松楸一字香”与“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之句。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  赵之琛(1781-1860年),字次闲,号献父,别号宝月山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兼工隶法,善行楷,亦善绘画。篆刻早年师法陈鸿寿,后以陈豫钟为师,取各家之长,集浙派篆刻之大成。印风工整挺拔,刻法尤以单刀刻石见长。有多种印谱传世。               即浅浮雕艺术。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其著述卷帙浩繁,主要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觚不觚录》《书苑》《画苑》等。<br />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