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纹珩春秋后期故宫博物院
春秋后期

玉龙纹珩,春秋晚期,长9.3厘米,璜面最宽6.3厘米,厚0.3厘米。
此玉璜为新疆和田青玉制,表面有因埋藏而产生的色变,局部呈黄褐色。体扁平,扇面形,弧度超过半圆,此形制在春秋时期的玉璜中非常少见。璜两面满饰隐起的勾云纹,纹饰密集,局部组成侧面的兽面形。璜两端为侧面龙首形,边缘沿龙首之形呈凸凹变化。
璜类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用作礼器与佩玉。西周时期盛行以璜作杂佩,一套佩玉中出现多重玉璜,自上而下排列,这一时俗影响一直延至春秋、战国时期,因此璜形玉佩在玉器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件玉璜仅上部有一孔,两端无孔,下方不能再挂物,应为悬置在成组佩玉最下端的玉件。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古代的一种佩玉体系。《诗·郑风》有:“知子之来,杂佩以赠之。”其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古代所称的珩、璜、琚、瑀、冲牙于现代考古发掘中都已发现。这些玉件组成了人身正面悬挂的佩玉系列。杂佩主要流行于汉代以前,考古发掘中已出现多组,这些杂佩的组合形式和组合数量皆不相同。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玉虺龙纹冲牙 下一页:玉镂雕龙形佩
全部评论(0)
玉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