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石琴式砚 明末故宫博物院
明末

端石琴式砚,明末,长8.5厘米,宽3.7厘米,高1.6厘米。

砚为端石,造型呈古琴式。砚面内凹,砚池和砚堂相通。砚琴背面有四小足,上部刻明人钱谦益题“河东君研”,并署“钱谦益题”。其下刻“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崇祯壬午年,因亦柳隐录”。随形配红木雕琴式盒,盒面嵌竹刻“还砚图”,并署:“丁未初夏,戏作还砚图,以应竹亭一兄清玩。程庭鹭”。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程庭鹭,字序伯,一作振鹭。清江苏嘉定人,工诗篆刻。

柳如是,字如是,后名柳隐,又称河东君,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女诗人。

此砚石质细腻,造型小巧精致,其实用与鉴赏相结合,并题铭河东君研,应为柳如是女史自用小砚。

  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万历时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清军入关后遂迎降。工诗文,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等。家藏书甚富,建绛云楼以贮之,但晚年尽毁于火。论者谓绛云一炬,实为江左图书之一厄。因其著作中多有涉嫌诋毁清朝之词,乾隆年间多被列为禁毁之书。   即酸枝木,泛指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植物。有黑酸枝、红酸枝、白酸枝三种。宋侃,清乾嘉时人,字竹亭,江苏高邮人,工篆刻。程庭鹭(1797-1859年),清嘉庆时人,字序伯,一作振鹭,江苏嘉定人。工诗及篆刻,著有《尊璞堂诗文集》、《小松圆阁印存》等。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文房四宝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