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覆斗钮“安平君”印 故宫博物院

  白玉覆斗钮“安平君”印,明,印面2.05×2.1厘米,通高1.73厘米。清宫旧藏。  印白玉质地,覆斗钮无穿孔,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安平君”三字。印材白如柚瓤,色泽光莹。  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安平君”本为战国时期的封君,战国时期得此封号者有两人。一为赵国的赵成。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公子章争位,公子成与李兑起兵入,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后不肯解王宫之围,赵武灵王因此落得饿死的结果。《史记·赵世家》载:“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另一为齐国的田单。燕将乐毅破齐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数城固守。田单使反间计,燕国以骑劫替乐毅统军,燕军日久亦怠。田单养精蓄锐,于公元前279年某日深夜大施火牛阵,又以五千精兵随后衔枚进击,城中鼓噪,声动天地,燕军大骇,兵败如山倒,齐人追亡逐北,杀燕军统帅骑劫。原燕军占领的城邑都叛燕而归田单,齐军兵士日益增多,乘胜追击至燕境,七十余城皆复归齐国。“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齐襄王因战功封田单,号曰“安平君”。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大国,经过不同的政治改革,普遍建立了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机构,封君制度也同时创立,郡县制为主,封君制为辅。战国封君的身份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国君亲戚,二是宠臣,三是有功之臣,其中第三种最重要。封君有以下特点:有私田,在封邑内有租税权,但不是封邑土地的所有者,土地国有;封邑在边地,一般占地不大,多不世袭;封君有一定的用人权和少数卫队,但无权调动封邑内的军队;封邑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相”、“守”进行治理,封君必须奉行国家统一的法令,接受国君命令。战国诸封君的名望与实力大有不同,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和楚国春申君,号称“四大封君”,声名显赫,势力远超过一般官吏。秦汉之际,封君的内涵有了很大变化,除列侯食邑外,一是因子孙显贵而长辈受封典,二是妇人开始有封君之号。《通典·职官十六》“至秦汉,妇人始有封君之号”,引“蔡邕独断曰‘汉异姓妇人以恩泽封者曰君,比长公主’”,魏晋南北朝时多见,以封典名号加上食邑称“某某县君”、“某某郡君”,也常直接以封典名号称君。  官名,执掌刑狱纠察等事务。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