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瓦钮“南康王章”印 故宫博物院

  白玉瓦钮“南康王章”印,明,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清宫旧藏。  印白玉质,瓦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南康王章”四字。印钮为弧拱形覆瓦状,宽与印台等齐,瓦面满琢精美的勾莲纹。  此印为明代托名南朝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南康王”在南朝时有数人。一是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九子,名萧子琳,字云璋,永明八年(490年)由宣城王改封为南康王,永泰元年(498年)被杀,年仅14岁,成为皇室斗争的牺牲品。二是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名萧宝融,字智昭,永元元年(499年)由随郡王改封为南康王,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三月,南康王宝融在江陵即帝位,成为齐和帝,也即南朝齐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三是南朝梁政权第一个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第四子,名萧绩,字世谨,天监八年(509年)封南康郡王,大通三年(529年)病故,时年25岁,其子萧会理嗣,遇害于侯景之乱。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萧衍(464—549年)。南朝梁建立者,502—549年在位。笃信佛教。后因纵容宗室贪奢,终致“侯景之乱”。梁朝因此而亡。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