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93厘米,长354厘米,宽42.5厘米 。 翘头案铁梨木质。案面抹头与翘头一木连作。面下长牙条,采用夹头榫结构贯通两腿。牙条边缘起压边线与牙头上浮雕的涡纹相连。腿足略向两侧叉出,有明显的侧角收分。腿间安档板,浮雕卷云纹。此案造型简洁,稳重大方,做工精堪,在现存传世明式家具中属罕见的大器。又称“铁力木”,是长得最高大的硬木树种,主要产于我国广西、广东两省。其木质坚硬而沉重,呈紫黑色,色泽纹理与鸡翅木极为相似。在家具制作中,家具的两部分不用两块木料拼接,而用一块木料制作,称“一木连作”。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来装饰。这种牙子中长而直的称为牙条。家具术语。牙条与牙头一木连作,在腿上端开出向上的豁口,牙条里侧开槽,将槽口对准腿上的豁口压下去,把牙条夹在两腿之间,这种结构称之为“夹头榫结构”。案形结体家具的基本制法之一。腿上端出榫并开口,中夹牙条、牙头,出榫与案底面的榫眼接合。较短或较小的牙子俗称“牙头”。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中国古代家具术语。家具四腿上端内收,下端外撇,以增加家具的稳重感,俗称“侧角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