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77厘米,宽49.5厘米,纵35厘米。 屏风、镜台两部分均为黄花梨木质。台座以上为五屏风式,屏风脚穿过座面直插。中扇最高,向左右递减,并依次向前兜转。搭脑挑出,头作龙头或凤头状。台座为柜式,两开门,内设抽屉三具。横枨下有牙板,四腿施双灯草线并凸出座面,与座面望柱相连形成拦板。柱头与腿上端均雕一狮,与柱、腿为一木连作。 镜台雕刻的图案以龙、凤、莲、狮纹为主。屏风四边扇全部透雕龙纹、缠枝莲纹等,惟正中一扇用龙凤纹组成圆形图案,外留较宽的板边,不施雕刻,至四角再镂空透雕,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使透雕部分突出。使用时,有一木架置台座上承接圆镜,镜面斜倚在屏风上,使器物更见和谐。明清时期制作高档家具的木料品种之一。又称老花梨,黄檀属木类。我国海南岛有此树种,又名“海南檀”,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装在椅背或衣架之上用于连接立柱和背板的构件。椅背搭脑一般正中稍高并略向后卷,以便人们休息时将头搭靠其上,故名。家具腿间用于连接两腿的横向构件。家具部件名称。一般指面框或束腰下设置的连接于两腿之间的部件。设在其它部位的一般称为牙条。木料中间部位的两条凸出的线条,此手法常见于明清家具上。 在陵寝前建望柱作为神道入口的标志始于南朝时期,宋代以后望柱退居次要地位,仅作为石像生的起始标志。十三陵的望柱位列神道石像生之首,左右各一,石质。其柱身及基座均作六边形,柱身遍雕云纹,顶部雕云龙纹柱帽,柱座为须弥座形制。在家具制作中,家具的两部分不用两块木料拼接,而用一块木料制作,称“一木连作”。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