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马钮“亲赵侯印” 十六国故宫博物院
十六国

  铜马钮“亲赵侯印”,东晋·十六国,印面2.5×2.5厘米,通高2.2厘米。  印铜铸,马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印文为凿刻而成。马钮作为官印的印钮目前仅见于十六国时期,而十六国时期的官印钮以鼻钮或瓦钮为多。此印钮的马为曲腿下卧状,铸造较为精良。  十六国时期先后有两个赵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308年称帝,次年徙都平阳,又次年刘聪即位,于316年灭西晋。319年刘曜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19年,羯族石勒称赵王,329年灭前赵,次年称帝,建都襄国,后迁邺,史称后赵,351年灭亡。此印中的“赵”目前虽不能确认是前赵还是后赵,但其铸造年代为公元308年至351年间当无疑。此印应是赵政权以君临天下自居并为联合其它部族而颁发的官印。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后,拥兵自重之军阀与少数民族贵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称汉王起,至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止,在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先后建立起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夏共十六国,即:汉(前赵)、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北燕、北凉。在一个多世纪中,这些国家,彼此攻伐,兴亡相替。此外还有冉魏、翟魏、仇池国、西燕、代国等五国未归入十六国中。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