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彩双“喜”字碗 清宣统故宫博物院
清宣统

红彩双“喜”字碗,清宣统,高9.3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8.8厘米。清宫旧藏。
碗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内光素无纹,外壁腹部红彩满书“囍”字,外口沿处蓝料彩绘如意云头纹一周。
查1925年刊发的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此碗置于西六宫中的体和殿内。溥仪自宣统三年(1911年)退位后,民国临时政府给予清廷一系列优待政策,使得溥仪能够在宫禁内继续生活,而体和殿也是其曾经居住的宫殿之一,此碗应为溥仪曾经使用的生活用品。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珐琅彩料中的一种。康熙时期珐琅彩料都从国外进口,雍正六年(1728年)宫中自炼珐琅彩料成功,色彩达18种之多,单独以某一种色料绘画瓷器仅见红料彩与蓝料彩两种。画法始于雍正时期,盛行于乾隆时期,嘉庆、道光时期仍有少量生产。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