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愙斋款紫砂提梁壶 清光绪故宫博物院
清光绪

宜兴窑愙斋款紫砂提梁壶,清光绪,通高13.5厘米,口径6.55厘米,足径10.9厘米。

壶方形委角式,方口,方足,短弯流,高提梁,方形盖,拱形钮。深栗色砂泥。器身一侧刻隶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另一侧刻隶书“一片冰心在玉壶”,署款“南林氏”。盖内与壶底分别有“国良”、 “愙斋”阳文印款。

壶的整体造型方中有圆,圆中见方,柔和工致。

“愙斋”即吴大澂(1835—1902年),号愙斋,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擅书法,精篆刻,绘画功力湛深。尤其酷爱紫砂壶,亲自设计壶式,与当时制壶名家合作制壶,所作砂壶常有“愙斋”款。此壶的款识“国良”指俞国良。俞国良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制壶大家,其作品红大传炉壶于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此壶为吴大徵与俞国良合作完成。明清时期的陶窑,位于江苏省宜兴丁蜀镇,以生产紫砂陶而闻名。主要产品是茶具和花盆,其中茶壶的制作最为突出,涌现出时大彬、陈仲美等制壶名家。宜兴窑还烧制仿宋钧的带釉陶器,名宜钧,又名欧窑(明万历时期欧子明所创制)。清时,宜兴窑产品博得皇宫的喜爱,雍正、乾隆皇帝多次传旨对其作品的造型和装饰给予具体指示。提梁壶与鸡冠壶、皮囊壶为辽代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特殊器形之壶,用以盛放酒或水,形状模仿皮制囊壶造型,便于携带。

家具中线角术语。一般的桌面、几面、案面均为直角,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北方木工称为“委角”,江南木工称“劈料做”。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苏州人。曾官至广东、湖南巡抚。善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兼善篆刻。喜收藏,精于鉴别,尤能审译古文奇字。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