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墨彩折枝花卉纹花盆、奁 清同治故宫博物院
清同治

黄地墨彩折枝花卉花盆、奁,清光绪,盆高11.8厘米,口径17.2厘米,足径11.2厘米;奁高3.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13.2厘米。
盆板沿,直壁,圈足。足内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书款。盆内施白釉,底开两圆形小孔。外体以黄地墨彩为饰,口沿处墨彩描金绘元宝蝙蝠10组,间饰“寿”字纹。腹部绘芭蕉、牡丹及松树,布局规整。
奁板沿,浅腹,圈足。内施白釉,无纹。足内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书款。外体以黄地墨彩暗刻花卉为饰,口沿处为折枝花卉,腹部绘牡丹纹4组。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