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釉刻麒麟纹执壶 明嘉靖故宫博物院
明嘉靖

蓝釉麒麟执壶,明嘉靖,口径5.5厘米,足径7厘米,高19.5厘米。
壶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壶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颈部刻朵云纹,腹部桃形开光内刻麒麟云纹,蓝色釉地衬托出褐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
此壶造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独角、鹿身、牛尾、通身披鱼鳞,是吉祥的象征。

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