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 明正德故宫博物院
明正德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明正德,高7.2厘米,口径23.8厘米×15.2厘米,足径23.1厘米×14.2厘米。
盆呈长方体,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盆内及外底均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装饰,以黄、绿、紫设色,腹部以紫色为地以绿彩绘花草纹。口沿下署青花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蓝黑色。
素三彩虽自明代成化时已初具形制,但直至正德时才享有盛誉。此器造型别致,构图简练生动,色调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古朴雅致之美感。
明代自正德朝开始,瓷器的质量已呈下降的趋势,琢器类多带器座,接痕日渐明显,大器底足远不及永乐、宣德、成化时的细腻光滑。但就正德素三彩而言,却成就卓著,成为显赫一时的名贵品种。陶瓷中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的低温彩釉品种。素三彩是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划好的纹样,经低温再次烧成,与唐三彩、宋三彩工艺相似,惟涩胎成瓷。素三彩釉色除黄、绿、紫外,尚有黑、白色,因不用红色,故称“素三彩”。素三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景德镇,清代康熙年间进一步发展。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用来种植水仙花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品种是汝窑专为宫廷需要而烧制的天青釉水仙盆。明、清时期水仙盆品种有青花,也有粉彩。其造型丰富,有长方委角形、椭圆形等数种。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古陶瓷研究者习惯于从造型上将瓷器分为琢器和圆器两大类。所谓琢器,是指立体型的瓷器,如瓶、尊、罐等。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