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开光折枝莲花纹罐 明成化故宫博物院
明成化

斗彩开光折枝莲花纹罐,明成化,通高12.7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6.5厘米。清宫旧藏。
罐直口,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斗彩装饰。肩部和近足处分别绘覆、仰月花纹。腹部均饰五个菱形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莲纹,开光之间隔以上下呼应的折枝莲和花叶纹。罐附平顶圆盖,盖面微隆起。盖面绘上小下大正方形成90°角叠放,小正方形的中心绘朵花,四角均绘如意头纹。盖周边绘矾红卷草青花发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红、绿、黄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开光是瓷器装饰方法的一种,系指在器物上先用线条勾描圆形、菱形等区域,然后在区域内描绘图案。这一技法能够起突出图案主题的作用。擅用开光技法进行装饰是成化斗彩瓷器的一个特点。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经低温烧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我国瓷器普遍采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宋代以后较为流行。一般是在锦地上有规则地空出数量不等、形状各异的白地,用线条勾出轮廓,称为开光。开光内绘各种纹饰。在一件器物上有二、三、五、六、八数目不等的开光,开光形状有长方形、方形、菱花形、扇形、桃叶形等。其艺术效果是使开光内的纹饰更加鲜明突出。宋金时期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都采用开光这一装饰方法,有的不采用锦地,直接在器物上刻划开光,用以突出器物的主题纹饰,增强装饰效果。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