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宋,通高24.3厘米。注壶: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温碗:高12.3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9.8厘米。

注壶直口,折肩,肩部刻划缠枝牡丹纹,对称置弯流、曲柄,圈足。附筒形盖,盖顶置蹲坐狮形纽,仰首翘尾,形象生动。温碗作六瓣葵花形,深弧壁,圈足。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

温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温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温碗多为北宋遗物。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壶、温碗最为精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温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0世纪),江南人。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世家出身。后唐同光间(923—926年)中过进士,在政治纷乱中父亲被杀,926年,他和史虚白等人一同避难江南,投奔吴国。937年,李昇代吴建立南唐,召韩熙载为秘书郎。太子李璟即位,拜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受到重用。他初入朝时,颇有抱负和政治识见。947年时,后晋石敬塘投降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大批中原领土,他即上疏,建议抓住时机,平定中原,但李璟不纳,坐失良机。不久,陈觉、冯延鲁等“五鬼”弄权,造成福州惨败,韩熙载上书切谏,主张制裁他们,却遭到宋齐丘、冯延鲁等奸佞诬造,被贬官。后来,北周政权建立,北方日益强大,有人却侈言北伐,韩熙载审时度势,提出不可轻举妄动,李璟照旧不纳,结果一战失去江北、淮南十四州,对北周称臣。李煜当朝时,南唐又沦为新建的赵宋王朝附庸,败亡已成定局。李后主又终日饮酒填词,高谈佛理,国势日趋衰微。时为兵部侍郎的韩熙载遂悲观失望,不得不“自汙”以自保,他曾向好友德明和尚倾诉内心苦衷:“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柄。”(宋·陆游《南唐书》)

韩熙载晚年失意不得志,遂沉缅于酒色,“多好声色,专为夜宴”(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著录《夜宴图》赵昇跋),“放荡嬉戏,不拘名节”(宋·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竭其财,致伎乐殆百数,以自汙”(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李后主闻其荒纵,遂命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警告,“既而黜为左庶子,分司南都。尽逐群妓,乃上表乞留。后主复留之阙下。不数日,群妓复集,饮逸如故。月俸至,则为众妓分有,既而日不能给。尝弊衣屦作瞽者,持独弦琴,俾舒雅执板,挽之随房求丐,以给日膳。”(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后迁中书侍郎,依然故我地放纵,宋开宝三年(970年)卒,享年六十多岁。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