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骑马狩猎俑 故宫博物院

唐,高35厘米

猎者留八字胡须,头戴幞头,身穿翻领大衣,骑于马上左右巡视,猎狗端坐猎者身后,神情闲散。主人的紧张与小狗的松弛形成鲜明对照。唐朝统治者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性喜狩猎,并以善猎为荣,灿烂多彩的狩猎俑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的缩影。一种头巾,起始于北周武帝(公元6世纪中)。即将头巾裁出四脚,就头裹之,称“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盖取便于武事。至唐时,两带以系巾,两带垂以为饰,所垂工脚,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稍翘起,成为硬脚。至唐末僖宗(公元九世纪)时,又出现了硬胎的帽围,即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以铜铁为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须对镜系裹,称为“军容头”。以后二脚的形状变化更多,五代多二脚上翘,称“朝天幞头”,宋代以后又出现弓脚幞头、卷脚幞头、展脚幞头、交脚幞头等形式。历代幞头的演变形状也成为鉴定绘画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陶犬 下一页:女俑头部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