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印盒

年代:清·康熙

上海博物馆

年代:清·康熙


此件清康熙豇豆红釉印盒,于桃花红中泛出些许绿苔,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豇豆红釉是清代康熙景德镇官窑烧造的著名瓷器品种,上海博物馆、北京和台北两家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在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收藏最为丰富。

中国的陶瓷工匠在唐代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至明代已经非常成熟。明宣德年间,景德镇人烧制了一种色泽和纯度都极美的“祭红”。以器物主要用于宫廷祭祀,因此成为“祭红”。又因其颜色如天上彩虹,也称为“霁红”。明代晚期这种红釉烧制技术失传,直到清康熙年间,工匠在前人烧造的基础上,烧造了这种全新的铜红釉,因其外观酷似豇豆皮,故名“豇豆红”。其色泽浅红娇艳似孩童脸颊,又如三月桃花,称为“娃娃脸”“桃花片”。釉色表面散缀着天然的绿色苔点,深浅不一,故又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豇豆红釉瓷器作为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官瓷名品,烧成难度大,仅供宫廷使用,传世数量极少。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