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 西汉故宫博物院
西汉

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西汉,高35.3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14.3厘米。
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塑贴铺首。壶身刻划弦纹数道。壶外通体施酱黄色釉,釉色浓郁古朴,反映出当时崇尚朴实自然的艺术格调。
此陶壶仿铜壶造型烧造,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亮可鉴,花纹具有汉代独特的装饰风格,体现出汉代釉陶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汉代釉陶属于低温铅釉,多以绿、黄褐或棕红色为主,釉面的光泽较强。经科学测试结果表明,其着色剂主要为氧化铜和氧化铁,釉中含适量的铜便呈现美丽的翠绿色,含适量的铁则呈现黄褐或棕红色。釉陶是在氧化气氛中经700℃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多为金属制,故又称“金铺”、“铜蠡”。以兽面衔环状为主,亦称“兽环”,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铺首作为装饰,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亦称“堆塑”、“堆贴”。印出或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器物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