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 新石器时代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代

红陶平底碗,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6.7厘米,口径18.2厘米,底径6.4厘米。

碗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胎壁薄厚不均。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碗是其中较常见的器形之一。此碗制作工艺明显带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3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因首先于1972年在河北省武安县(1988年撤县建市)磁山村被发现而得名。遗址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76年~1978年对部分区域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遗物6000余件。其中陶盂及陶支架、石磨盘及磨棒堪称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约8000年至前7600年,与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磁山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成型,绝大部分属于夹砂红褐陶,少部分为泥质红陶,以素面为主,烧成温度在700~930℃左右。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