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瓶口部外敞平展,束颈,垂腹重心较低,颈、腹间过渡圆滑流畅,低圈足略向外撇,器型稳重。釉色莹润透明,饰青花云龙图案,笔法简洁奔放。
元代瓷器制造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是釉下彩技术的广泛应用。所谓釉下彩技术,是在瓷胎上先画出纹饰图案,再施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经高温烧制。其优点一是由于可以直接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利于创作者的艺术发挥;二是绘上去的图案永不褪色。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也有使用,但是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没能形成大规模生产。元代在技术和原料两方面取得了突破,于是创造了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代表的新品种。
所谓青花,就是在绘画时使用加入氧化钴成分的颜料,烧成后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由于使用钴料,所以具有着色力强、色彩鲜艳的特征,而且在烧制过程中,窑内的气氛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烧成可能性较大,并且呈色稳定。由于青花瓷器的色彩符合蒙古统治者和来自西亚、中亚的伊斯兰国家的喜好,所以得以在元代迅速发展,不但在国内广泛流行,而且也成为最受欢迎的外销瓷品种之一。
釉下彩技术,是在器物坯材上先用釉料绘出花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高温烧制。彩色釉被覆盖在一层透明釉之下,故称为釉下彩或釉里彩。若在第一次所施釉中加入钴(Co)的成分,烧成的瓷器呈蓝青色,称为青花瓷,这种工艺在唐宋已使用,但不普遍。到了元代,则大量烧制青花瓷器,因釉料中含钴量的多少不等,加之火候亦有差异,故烧成品的颜色有深有浅。玉壶春瓶的器形前代就有,元代继续流行,但颈部缩短,腹部突出,圈足亦变矮以致近似于平底,增加了稳重感。( 撰文:陈煜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