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百科 > 黄帝内经
《素问》 - 骨空论译文收藏
2022-05-31 1846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黄帝问道:我听说风邪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样用针法来治疗?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岐伯回答说:风邪从外侵入,使人寒战、出汗、头痛、身体发重、怕冷。针刺治疗的要穴是风府穴,以调和其阴阳,正气不足就用补法,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䏚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若感受风邪较重而颈项疼痛,针刺风府穴。风府穴在上椎穴(即大椎穴)的上面(入发际同身寸的一寸处,为重要的骨空穴)。若感受风邪较重而汗出,艾灸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第六椎骨)下两侧距脊椎各三寸之处,用手指按压,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呼出“噫嘻”之声,噫嘻穴就在手指下的疼处。迎风怕风的病人,刺眉头(指攒竹穴)。落枕,取穴在肩上横骨间(指巨骨穴)。脊背屈伸不利,应将患者的手臂后翻到背部,与肘尖成90度角,手背所正对的脊椎节骨(指至阳穴),给以灸治。第11-12肋骨处疼痛,从背部到腹部并牵引到小腹的,针刺噫嘻穴。腰痛而不可以转侧动摇,痛而筋脉挛急,下引睾丸,针刺八髎(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与疼痛的地方,八髎穴在腰椎骨与坐骨间的空隙中。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鼠瘘”(即瘰疬)一类的寒热病,刺寒府穴(指委中穴),寒府穴在膝上外侧骨与骨之间的孔穴中。凡取膝上外侧的孔穴,使患者弯腰,成一种拜的体位;取足心涌泉穴时,使患者坐跪的体位。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胷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任脉起源于中极穴的下面,上行经过阴毛际再到腹部,再上行通过关元穴到咽喉,又上行至颐(下巴),循行于面部而入于目中。冲脉起源于气街穴(即气冲穴),与足少阴经相并,侠其左右上行,到胸中而散。任脉发生病变,在男子,则“内结”、“七疝”(包括:寒、水、筋、血、气、狐㿗)之类疾病;在女子,则“带下”、“瘕聚”之类疾病。冲脉经发生病变,则气逆上冲,腹中拘急疼痛。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

督脉发生病变,会引起脊柱强硬反折的症状。督脉起于小腹之下的横骨中央。在女子,则入内系于廷孔,廷孔就是尿道的外端,从这里分出的络脉,循着阴户会合于阴部,再分绕于肛门的后面,再分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经中的络脉,与足少阴经相结合上行尾骨端内后面,贯穿脊柱,连属于肾脏。与足太阳经共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内入于脑,复返出脑下行到颈项,循行于肩膊处,侠脊柱抵达腰中,入内循膂络于肾。其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与女子相同。其从小腹部直上的支脉,穿过脐中央,再上贯心脏,入于喉,上行到颐并环绕口唇,再上行系于两目中央之下。督脉发生病变,症状是气从少腹上冲心而痛,大小便不通,称为“冲疝”。在女子,则不能怀孕,或为小便不利、痔疾、遗尿、咽喉干燥等症。总之,督脉生病治督脉,轻者治横骨上(的曲骨穴),重者则治在脐下(的阴交穴)。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病人气逆上而呼吸有声的,治疗取其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两缺盆的中间。病人气逆上充于咽喉的,治疗取其渐(指大迎穴),渐者在面部两旁夹颐之处。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胻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膝关节能伸不能屈,治疗取其楗(大腿部的经穴)。坐下而膝痛,治疗取其机(指环跳穴)。站立时膝关节热痛,治疗取其膝关节处经穴。膝痛,疼痛牵引到足拇趾,治疗取其膝后窝处(的委中穴)。坐下膝痛如有东西隐伏其中的,治疗取其关(指承扶穴)。膝痛而不能屈伸活动,治疗取其背部俞穴(指大杼穴)。如疼痛连及小腿像要折断似的,治疗取其阳明经中的俞髎(指足三里穴);或者别取太阳经、少阴经的荥穴(通谷穴、然谷穴)。湿渍水湿之邪日久而胫骨酸痛无力,不能久立,治取少阳经的别络穴位,穴在外踝上五寸(指光明穴)。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辅骨之上,腰横骨之下,叫“楗”。在髋骨两侧叫“机”(指环跳穴位置)。膝部的骨缝叫“骸关”。在膝部两旁的高骨叫“连骸”。连骸下面叫“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叫“腘”。腘之上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叫“枕骨”。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治疗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坐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伏兔上方有两行,每行各有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足内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龂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两髆骨空,在髆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髓穴,在脑后分为三处,都在颅骨边际锐骨的下面,一处在龈基的下面,一处在项后正中的复骨下面,一处在脊椎骨上空,即风府穴的上面。一处在脊椎骨下空,在坐骨下面的孔穴中。又有几处髓空,在面部侠鼻两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与两肩相平的部位。两肩骨空,在肩膊的外侧。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侧,离开手腕四寸,在尺、桡两骨的空隙之间。股骨上面的骨空,在股骨外侧,膝上四寸的地方。小腿骨的骨空,在胫骨上端。股际的骨空,在阴毛中的动脉下面。坐骨的骨空,在髀骨的后面距离四寸的地方。扁骨(即肋骨),有血脉渗灌的纹理内外交流,没有直通骨髓的孔穴,所以没有骨空的穴位。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囓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灸寒热症的方法,先灸项后的大椎穴,根据病人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其次灸尾骨(的长强穴),也是以年龄为艾灸的壮数。观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用灸法,上举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指肩髃穴)用灸法,两侧的季胁之间(京门穴)用灸法,足外踝正绝骨之端(即绝骨穴)处用灸法,足小趾与次趾之间用灸法,腹部凹陷处的经脉(承山穴)用灸法,外踝后方(昆仑穴)用灸法,缺盆骨上方按压坚硬如有筋并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间凹陷处(指天突穴)用灸法,手腕部的横骨之下(指大陵穴)用灸法,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用灸法,阴毛边缘的动脉跳处(指气冲穴)用灸法,膝下三寸的两骨间(指足三里)用灸法,足阳明经所行足跗上的动脉(指冲阳穴)处用灸法,头巅顶上(指百会穴)亦用灸法。被犬咬伤的,先在被咬处灸三壮,再按常规的治犬伤病法灸治。以上针灸治疗寒热症的部位共二十九处。因伤食而引发寒热症的采用灸法,灸后仍不能解除寒热的症状,必须仔细观察各条阳经脉,找到有病的经脉改用针刺其腧穴的方法以泻之,同时用药物调治。

上一篇:气府论 目录 下一篇:水热穴论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中医 黄帝内经大全
《黄帝内经》
中医 本草纲目大全
《本草纲目》
中医 伤寒论大全
《伤寒论》
中医 神农本草经大全
《神农本草经》
中医 难经大全
《难经》
中医 千金方大全
《千金方》
中医 金匮要略大全
《金匮要略》
中医 奇经八脉考大全
《奇经八脉考》
中医 濒湖脉学大全
《濒湖脉学》
中医 药性歌括四百味大全
《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医 针灸大成大全
《针灸大成》
中医 四圣心源大全
《四圣心源》
中医 洗冤集录大全
《洗冤集录》
中医 食疗本草大全
《食疗本草》
Latest release
最新发布
1消风汤05-10
2清经散05-10
3清血养阴汤05-10
4胶艾汤02-13
5乌梅丸02-13
6健脾丸02-13
7阳和汤02-12
8黑逍遥散02-12
9越婢汤02-12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