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百科 > 黄帝内经
《素问》 - 气厥论译文收藏
2022-05-31 2245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黄帝问道:五脏六腑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对曰:肾移寒于肝(《太素》、《甲乙经》作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岐伯说:肾移寒于脾,则病痈肿和气虚。脾移寒于肝,则痈肿和筋脉拘挛。肝移寒于心,则病发癫狂和胸中隔塞不畅。心移寒于肺,则为“肺消”;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一分,小便要排二分,属无法治疗的死症。肺移寒于肾,则为“涌水”;涌水病的症状是腹部按之不甚坚硬,但因水气留居于大肠,故快走时肠中濯濯鸣响,如皮袋子装水一样,这是水液代谢不正常引发的疾病。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脾移热于肝,则病惊骇和流鼻血。肝移热于心,则引起死亡。心移热于肺,日久则为“膈消”(即上消病)。肺移热于肾,日久则为“柔庢”。肾移热于脾,日久渐成虚损;若再演变为肠澼(暴痢),便容易成为无法治疗的死症。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

胞宫(女子宫、男精囊)移热于膀胱,则病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移热于小肠,使肠道堵塞,大便不通,热气上行以至口舌糜烂。小肠移热于大肠,则热结不散,成为“伏瘕”,再下行则病发痔疮。大肠移热于胃,则使人饮食增加而体瘦无力,病称为“食亦”。胃移热于胆,也发生食亦病。胆移热于脑,则鼻梁内感觉酸痛而成为“鼻渊”;鼻渊的症状,是鼻常流浊涕不止,日久可至鼻中流血,两目不明。

故得之气厥也。

以上各种病症,皆由于寒热之气厥逆,在脏腑中互相移动和传变而引起。

上一篇:刺疟 目录 下一篇:咳论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中医 黄帝内经大全
《黄帝内经》
中医 本草纲目大全
《本草纲目》
中医 伤寒论大全
《伤寒论》
中医 神农本草经大全
《神农本草经》
中医 难经大全
《难经》
中医 千金方大全
《千金方》
中医 金匮要略大全
《金匮要略》
中医 奇经八脉考大全
《奇经八脉考》
中医 濒湖脉学大全
《濒湖脉学》
中医 药性歌括四百味大全
《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医 针灸大成大全
《针灸大成》
中医 四圣心源大全
《四圣心源》
中医 洗冤集录大全
《洗冤集录》
中医 食疗本草大全
《食疗本草》
Latest release
最新发布
1消风汤05-10
2清经散05-10
3清血养阴汤05-10
4胶艾汤02-13
5乌梅丸02-13
6健脾丸02-13
7阳和汤02-12
8黑逍遥散02-12
9越婢汤02-12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