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美丽传说
普洱茶盛产于云南省,云南是一个四季如春,到处充满故事的城市,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停下繁忙的脚步在品茶之余闲聊一些美丽的故事,其实普洱茶这一词也是有着美丽的传说的。在唐朝时期,普洱原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为普洱茶前身。普洱茶的极盛时期是在清朝,先有雍正皇帝的御用贡茶茶厂,后有乾隆皇帝御赐茶名。据传说,普洱茶得名源于乾隆皇帝,所以有“先有普洱府,后有普洱茶”这一说法。在巍巍无量..
云南本地人喝普洱茶多吗?为什么有很多云南人不喝普洱茶?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云南人并非不喝普洱茶,只是喝的人不多而已,因为云南26个民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饮茶习俗,包括三道茶、烤茶、烧茶、糟茶、雷响茶、盐巴茶、酥油茶、打油茶、凉拌茶、竹筒茶等数十种各具名族特色的喝茶方式。打油茶云南省怒江的傈僳族、大理的白族流行喝雷响茶,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雷响茶因此而得名。同时,大理白族招待贵宾一般用的是“三道茶..
湘黔古道,瑶家“熬茶”香飘四方
“世上茗茶万万千,哪有瑶家熬茶香;端起茶杯筛满茶,喝上一口甜三天……”五一佳节,十多位来自长沙的游客在湖南邵阳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古道客栈”,一边跟着瑶家阿妹体验亲手熬制熬茶的快乐,一边伴着瑶家阿妹嘹亮的茶歌,品尝这全国独有、历史悠久、香味浓郁的瑶家“熬茶”,追思幽远的熬茶文化。“熬茶”文化源流长钢水浇铸的“武阳缸子”,乌黑发亮的托盘,两平米见方的灶..
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茶俗
导 语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不同的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茶俗文化,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五彩缤纷的饮茶习俗。01白族茶俗白族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一般家庭都备有茶具,家里来了客人,先敬茶,用完茶后才吃饭。雷响茶雷响茶是白族农村中最常见的饮..
【海茶协·专研】唐代茶政和宫廷茶俗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茶政和宫廷茶俗的形成与发展唐代前期,茶业还没有多大发展,茶利也不显著,所以官府对茶也没有课税和形成什么固定的政策。中唐以后,随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空前发展,不但在茶叶文化和饮茶习俗上有不少发展,且在原来所没有的茶政、茶法上,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建设和发展。首先从茶的赋税制度来说。在唐·大历(766-779)以前,我国茶叶还只有土贡而没有赋税。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贡茶的州郡,主要有怀州河内郡(治位今河南济源..
茶俗在古代生活中的影响
北宋时期,除了作为饮茶生活物质载体的茶馆逐渐地发展起来之外,由饮茶之 风而促使形成的各种饮茶习俗也是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凡事非常地讲究礼仪。那么到了宋代的时候自然就出现了一些饮茶方面的习俗。这些习俗包括那些方面呢?一是当客人到来自家作客的时候,为其倒茶表示迎接。这一习俗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也还传承着这一优良的传统。据不少记载可见,以茶待客这种饮茶和接待客人的习俗在北..
绍兴独具特色的四时茶俗
我国茶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各种不同风格的茶俗就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众所周知,浙江绍兴一年四季都有产茶,而且是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由此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绍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时茶俗”。1、元宝茶:其实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
下关沱茶:白族茶俗知多少?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那缕缕芳香,漂染了岁月和时空之幔,而“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自成一派的特色茶饮、茶俗和茶礼。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云南大理,一起感受与众不同的白族传统茶俗文化。必不可少的茶礼 民间茶礼:从日常家居习俗到供佛祭拜村中本主,以及逢年过节、结婚生子、迎亲送友、聚会庆典等重大活动时,茶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白族人民对茶的喜爱之情。用茶礼仪:当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喝茶..
春节各地趣味茶俗,你了解多少?
春节的基本含义即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中国最普及的饮料,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新年茶俗,自古有之。早在南宋时期,在临安地区,当时的大户人家在春节时把元宝茶作为接人待客必备的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今日除夕,茶姐姐就和大家聊一聊南北各地春节有趣的茶俗。安 徽 黟 县&锡 格 子 茶锡格子是安徽黟县用来盛放传统茶点的锡制器具。大年初一早上,用..
茶俗——茶与婚礼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茶俗内容丰富,各呈风采,它们跨越历史,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茶与婚礼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它起于何时?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
中国民间茶俗歌谣
民间茶俗歌谣为人们在茶事活动中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受,其形式简短,通俗易唱,喻意颇为深刻,内容有农作歌,佛句歌、仪式丧礼歌、生活歌、情歌等。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十分丰富,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1、农作耕耘的薅秧茶歌《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青青桑叶采一篮,竹心芦根配齐全。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主家幺姑送..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茶灯戏"。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安远九龙山茶为清朝贡品。每年阳春三月,九州八府的茶商,云集于九龙,采购春茶。靓丽采茶女边唱采茶歌,歌声此起彼伏,一唱采茶歌,歌声此起伏,一唱众和。茶业发展,采茶歌也不断流传与发展。早在明万历年间,《插秧采茶歌》已进入了绅吏的"大雅之堂"。据石城崖岭《熊氏大修谱》记载:"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则率小奚唱《..
古代绘画中的民间茶俗图
韩师训墓壁画--妇人饮茶听曲图 [辽]作者不详 河北宣化下八里韩师训墓出土壁画右侧一女人正端杯饮茶,桌上还有几盘茶点,左侧有人弹琴。张恭诱墓壁画(局部)--煮汤图 [辽]作者不详 河北宣化下八里张恭诱墓出土壁画中一童正执扇煮水,炉火正红,一男子端茶盘,盘中有茶二盏,桌上放着茶托、茶盏。下八里村6号墓壁画--茶作坊图 [辽]作者不详 1993年,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6号辽墓出土。壁画中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人点茶,反映了当时的煮茶情景..
茶树风土民谚
三月三,茶出山;九月九,茶盖土。(湖南)惊蛰过,茶脱裤。(茶脱裤指萌发。湖南)雨前宝,雨后草。(谷雨节前的茶叶柔嫩度比谷雨节后的高。湖南)秧到小满禾到秋,茶过立夏一夜粗。(湖南)高山茶,叶子包干子;低山茶,干子竖叶子。(高山茶比低山茶要好。湖南)五盖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连甘草。(湖南南郴县)春茶前要晴,夜夜老,小满过后茶是草,拿回只有当肥料。(湖北五峰县)茶怕干凌。不当东风不起虫,不当北风不受冻。..
茶与生活民谚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藏、蒙)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藏人茶饱肚,汉人饭饱肚。(藏)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藏)茶叶两头尖,价格时时变。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吃饭靠禾蔸,用钱靠茶蔸。(湖南湘潭)茶是露水财,不肥自己来。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清晨一杯..
迤西回族茶俗
在我省西部大理地区为中心的玉洱银苍间,回族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世居民族,同其他世居兄弟民族和谐共融,在固守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引承接了周围兄弟民族的优秀养份,立足于自身的环境特点,创造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其中也包括其茶文化。回族禁酒,宴宾待客,以茶为敬,这是与其他周围少数民族以酒为敬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宴请待客、节日礼仪、婚丧嫁娶中均是以茶为敬,这也是惟回族独有。在大理、巍山、洱源一带回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