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摘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自:摘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出自:摘自《中庸·第十四章》

解释: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
出自:摘自《中庸·第三十三章》

解释: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出自:摘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别人付出一倍的努力就能够成功(做到的)的,自己就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人付出十倍的努力能够成功的,自己就付出千倍的努力。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出自:摘自《中庸·第三十章》

解释: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出自:摘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出自:摘自《中庸·第一章》

解释: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出自:摘自《中庸·第二十六章》

解释: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出自:摘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解释: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