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釋文:繕性。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汩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則天下亂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羣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澆淳散朴。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後去性..
刘墉80岁行书册《渔父歌等四则》
清劉墉行書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譚澤闓行楷書題簽:石菴真迹對笧。八十歲書。十開。夾雪本。瓶齋秘笈。 釋文:(第一則)漁父歌。江之水兮悠悠。深有鰋鯉兮淺有鯊與鯈。檜為楫兮松為舟。其釣伊緡兮人誰女尤。江之水兮娟娟。蒹葭吟風兮楊柳含烟。有鮪在穴兮有魴在淵。其釣伊絲兮人誰女愆。江之水兮浪浪。泳之(點去)沄沄兮浮之洋洋。有魚與魚??兮可釣以網。無遐爾思兮人誰女傷。(第二則)松筠軒歌。彼松之高兮。矯吾以其操兮。此竹之節兮。耿吾以其潔兮。露溥溥兮霄明。烟霏霏兮曉清。風聲我琴兮。鳴鸐我笙。緇胡為兮我衣。塵胡為兮我纓。颼兮飀兮窈以幽。驂青鸞兮服蒼虬。吾與元氣兮升降。與雲霞兮綢繆。逍遙兮相羊。終吾生兮樂以忘憂。(第三則)題雜畫卷子。山川出雲霓。谿谷藏虎豹。枯樹繪綾身。怪石磈礨貌。竹枝如琅玕。烟雨昏幕罩。梅花..
刘墉小楷《大学》册 附林则徐等题跋
清劉墉小真書大學冊,24.6×32.4cm;十四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真书另外一个名称是"楷书",小真书也就是小楷书。刘墉小楷书在当时深受肯定,甚至有人推为第一。本来楷书写来容易流于刻板,刘墉却能够写得活,没有拘谨的感觉,这得要归玏于几十年的临池功夫。他一开始学过董其昌和赵孟頫的书法,接着又学习晋人、唐人和宋人的作品,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面貌。 嘉慶丁巳(1797年)閏六月敬書。劉墉。 梁同書行楷書題跋: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壬戌(1802年)十二月朔日。梁同書補書。 錢泳楷書題跋:右劉石庵相國書大學古本一冊。李春潭明經所藏也。嘉慶乙丑六月相國從子戶部侍郎鐶之奉諭旨。勒相國平日所書為清愛堂石刻。泳為雙鉤親理(點去..
“浓墨宰相”刘墉楷书《御制重华宫记》
“浓墨宰相”刘墉楷书册页《御制重华宫记》,故宫博物院藏。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刘墉擅长行书、楷书,初学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晚年习北碑融入笔法,间架分明,蕴藉刚劲,超然尘外。因其书墨色浑厚丰润且内含骨力,赢得“浓墨宰相”的美称。 此册洋洋洒洒记录了重华宫建制和乾隆帝在这里居住学习的经历。记中更多的是表述乾隆帝勤于政事、宵衣旰食、惟日孜孜、忧国忧民的心态。刘墉书此用心备至,纸精墨妙,字正均等,转折分明,行气雍运。这件作品是刘墉典型的应制之作,而不失其个人风格。 楠木板题金书隶书“御制重华宫记” ..
刘墉82岁行书手卷《杜甫诗十首》
刘墉行书《杜诗卷》,金笺22.5x232cm,谭泽闿旧藏,来源:2019嘉德秋拍。 刘墉(1720-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史稿》有传。工书法,泛学诸家,尤得苏轼之长。晚年潜心北碑,遂自成力厚骨劲,气韵苍遒之风格。与翁方纲、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 此《行书杜诗卷》乃刘墉于金笺之上书写杜甫诗十首,时在嘉庆辛酉1801年,已八十二高龄,可谓人书俱老之作。金笺富丽,墨色温润,辉映成趣。金笺材质的特殊性无疑也为书写增加了难度,但全卷运笔精妙,点画古朴飘逸,方圆兼备而骨力内藏。结字互为递映,变化莫测中极富节奏感,正是“不衫不履,潇洒出尘”,可知是时石庵老人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吴平书法题签:刘文清公行书杜诗卷 嘉庆辛酉(1801年)八月,石庵。 门生蔡之定观并跋 石韫玉书法题跋 ..
清代刘墉泥金小楷冊页《入法界体性经》
清代劉墉小楷書入法界體性經,册页27开,每页尺寸:25.6×30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劉墉(1720-1804),山東諸城人,字崇如,號石菴。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諡文清。其書法初從趙孟頫、董其昌入手,然後進一步學習鍾繇、王羲之、虞世南、顏真卿等人書法,至中年融會自成一家。這件小楷冊以泥金書寫,書格氣韻高古,線條凝練厚重,深受鍾繇和顏真卿的影響,脫化之際足以顯示見其功力與天資。
浓墨宰相刘墉书法作品选刊
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他博通经史百家,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刘墉行草书元人绝句,90×36.9cm,四川省博物馆藏。释文:霏微梅雨暗林塘,润被琴丝草木香。卷箔小窗看远岫,篆烟低袅伴清凉。石庵。刘墉行书七言联,蜡笺93.5×21.2cm×2,安徽省博物馆藏。释文: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后山句。石庵。刘墉行书临米芾诗帖,80.1×46.7cm,上海博物馆藏。释文:三枝朱草出金沙,来..
刘墉法书《曙海楼帖》第三册
刘墉法书《曙海楼帖》清拓本第三册,上海王寿康辑刻,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藏。
清代刘墉书法拓本《曙海楼帖》贞册
清代刘墉书法《曙海楼帖》贞册拓本,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藏。 刘文清公法书贞册 道光十五年王寿康跋
清代刘墉85岁小楷行书卷三则
劉文清八十五歲小楷行書卷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灔澦堆賦并序。世以瞿唐峽口灔澦堆為天下之至險。凡覆舟者皆歸咎於此石。以余觀之。蓋有功於斯人者。夫蜀江會百水而至於夔。瀰漫浩汗。橫放於大野。而峽之小大曾不及其十一。苟先無以齟齬於其間。則江之遠來奔騰迅快盡銳於瞿唐之口。則其嶮悍可畏當不啻於今耳。因為之賦。以待好事者試觀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與海之深。而可以意拂。唯其不自為形。而因物以賦形。是故千變萬化而有必然之理。掀騰勃怒萬夫不敢前兮。宛然聽命。唯聖人之所使。予泊舟乎瞿唐之口。而觀乎灔澦之崔嵬。然後知其所以開峽而不去者。蓋有以也。蜀江遠來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末嘗齟齬兮。其意驕逞而不可摧。忽峽口之逼仄兮。納萬頃於一杯。方其末知有峽也。而戰乎灔澦之下。喧豗震掉。盡力以與石鬪。勃乎若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