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宋翻刻本)
孔子庙堂碑(宋翻刻),32.5×33.0厘米,清初拓本。故宫博物院藏。 “虞世”二字已剜,“推诚奉义翊戴功”等字未泐,“臣永”二字已泐。北宋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又称“西庙堂”或“陕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原碑唐武德九年(626年)虞世南撰并书。以圆笔为主,保存了魏晋人笔意,整体自然洒脱,字体大小错落有致,变化莫测,潇洒灵动。被视为楷法极则。 夫子庙堂碑文 翁方纲书法题跋 朱翼厂书法跋尾
唐代虞世南楷书《昭仁寺碑》明拓本
唐代虞世南楷书《昭仁寺碑》明拓本,29.8×35.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唐贞观四年(630年)。朱子奢撰,传为虞世南书。劲秀俊逸,结体严密。“天地于九皇”之“皇”字,“王”部已成“田”状。石现存陕西长武昭仁寺。 梁章钜跋
《兰亭八柱帖》第一册:虞世南摹兰亭序
清拓《兰亭八柱帖》虞世南临兰亭序,乌金精拓,刻拓俱佳。经折装,半开纵29.8厘米,横17.3厘米。《兰亭八柱帖》是清弘历集冯承素摹兰亭序等八卷而题名兰亭八柱的,《兰亭八柱帖》共八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内府摹勒,前有弘历题兰亭八柱册并序,《兰亭八柱帖》的顺序是,第一册(第一柱):虞世南摹兰亭序。第二册(第二柱):褚遂良摹兰亭序。第三册(第三柱):冯承素摹兰亭序。第四册(第四柱):柳公权书兰亭诗。第五卷(第五柱):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原本。第六册(第六柱):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第七册(第七柱):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并跋。第八册(第八柱):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虞世南临《兰亭序帖》,墨迹勾摹上石。董其昌、陈继儒称虞临之前亦归为禇摹本。此摹本由元代张金界奴进呈给元文宗,本幅后尾有元..
初唐大书法家虞世南楷书《演连珠》
虞世南楷书《演连珠》拓本,来源:刘园集帖卷17(一经堂藏帖)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习书法,所谓”深得山阴真传”,就是指他深信王羲之的笔法。虞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虞世南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其影响力。他那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自成“虞体”。
初唐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楷书集字心经
初唐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楷书集字心经》,文物出版社。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唐代虞世南69岁楷书《孔子庙堂碑》彩色本
唐代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乾隆、嘉庆年间拓本。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会稽余姚人,官至秘书监永兴公。书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或称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初唐四大家。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现存此碑的拓片有三种:(一)宋代王彦超摹刻本,因石在陕西西安,谓之“西庙堂碑”(又称陕西本),字迹腴润。(二)元代至元间摹刻本,因石在山东城武,谓之“东庙堂碑”(又称城武本),字迹瘦硬。(三)清代临川李宗翰藏本,原为元代康里氏所藏,有谓东西二庙堂初拓合为一本,然笔画与二庙堂多有不合者。据〈增补校碑随笔〉判断,“若非原石也是相王旦重刻之石”。此拓本被称为“临川四宝”之一,今在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民国梁启超书法题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唐拓本 日本三井藏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关于三井藏有唐拓本《孔子庙堂碑》,不能不提到三井高..
唐代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北宋拓陕西本
虞世南楷书《陕本虞永兴孔子庙堂碑》北宋拓本,宋代王彦超摹刻本,因石在陕西西安,谓之“西庙堂碑”,又称陕西本。《孔子庙堂碑》的点画非常之简约,但不简单。初看似乎没有什么“技法含量”,露锋起笔,回锋收笔。仔细观察其线条像天生的美人不施粉黛、不事雕饰,却精神内敛、端庄典雅。尤其是一些主笔画,如长撇、长捺,请爽而劲健;横折处用转笔法,线条厚实、遒劲,是对“外柔内刚”的最好诠释,所有这些全得力于篆法用笔。篆法用笔,在唐楷中本就寥寥无几,而象虞世南在《孔子庙堂碑》中运用的如此纯熟、自如,更属凤毛麟角。 ..
初唐虞世南行草书法拓本《贤兄帖》
初唐虞世南行草书法拓本《贤兄帖》释文:贤兄处见临乐毅论,便是青过于蓝,欣忭无已,数愿学耳。世南近臂痛,废书不堪?缕也。虞世南呈,十三日遣书。谨空,得书为慰,可言也。该文章所属专题:虞世南书法
明代陈瓛撰《玉烟堂法帖》第十五册唐法书
明代陈瓛撰《玉烟堂法帖》第十五册唐法书,本卷收录虞世南、欧阳通和欧阳询书法碑帖图片36张。陈瓛生卒年未详,初名祖夔,字元瑞,又字季常,号增城,明末清初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