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铜爵湖南博物院

20世纪50年代湘乡出土

腹径11.5厘米,口径12—27厘米

浅绿色,圆深腹,圜底,三棱状足。前有流,后有三角形尾,腹部一侧有弧形鋬,口上靠流处有两伞形柱,立柱上有圆涡状纹和云纹,腹部为变形兽面纹。该器器形高大,铸造精致,为江南地区目前所见最大的一件,是研究湖南地区商代青铜文化的重要资料。

背景资料

爵是青铜器中不可缺的重要一簇奇葩,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在《说文•鬯部》中有“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的记载。商周时期的贵族饮酒有着十分严格的制度规定。《礼记•礼器》记载:“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贵族们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贵贱而有严格的区别,只有身份最高贵的贵族才能使用铜爵。在当时,用铜爵饮酒,并非专为饮食,更是着重于“礼”。

最早青铜器起源为科学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礼器,而其间发现的仅限于饮酒器“爵”。基本的特点是流狭而较平,尾短、无柱,或有柱状的雏形,底平。体较扁,下承三足。体型分长体束腰式,长体分段式和短体束模式等数种。足有长短两类,长足为三角尖锥形,短足为三角段形,有些短足可能是使用损蚀所致。有的做成镂空状,是为二里头文化期的特点。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一般无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二排圆钉状纹饰。有的腹有圆饼状突起,当是二里冈期上因纹的滥觞。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形纹饰,但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的内部,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而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出现的圆体爵是放所未见的。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又分为殷墟时期前段:值得注意的是,方器在这时大为发展,殷墟五号墓出土的有方爵、方斝、方尊、方罍、方壶、方缶等等,而传世器中还有方觚、方觯,几乎凡主要的酒器都有方形,从整体来看,虽然方器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富有特征性的器物。爵、觚、斝仍是组合的酒器。扁体爵已大为减少,圆体爵盛行。五号墓圆体爵和平底扁体爵共出,但总的来看、扁体爵的数量很少。殷墟五号墓出土爵近五十器。

殷墟时期后段:沿用的酒器中爵觚大致相似,只有小的变化,例如平底爵巳不再出现,爵柱的位置后移等,继续行用袋足斝,但体形都较为低而宽,柱饰粗壮。

西周早期 武王至昭王:西周早期爵也有某些特点,形体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两侧前端高于后端,是多数器的共同特点。具有刀形足的爵,也是此时的特点之一。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虎纹铜钺 下一页:铜鎏金九股金刚杵
全部评论(0)
青铜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