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八徵耄念之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11厘米,纽高5。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宝四周阴刻乾隆帝御笔《八徵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损,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袤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观此文,可知乾隆在八十万寿时镌刻此宝的原因。在刻治“八徵耄念之宝”之同时,又刻治“自强不息”玺作为副章,其用意也显而易见。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帝后宝印的纽制之一。其纽形为两条相向的龙躯体合二为一。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帙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年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徵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徵即所以念万民。 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几,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如至果不能自勉,则亦不敢旷职以待六年之期,何则?坛庙之祀,不可不躬亲;雨旸之时,不可不常验;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养,不可不心存。苟失其一,丛脞随之,则吾岂敢。是则耄而敬念庶徵,仍古稀犹日孜孜之意也。亦五福五代堂之说,所谓皇极敛锡之志也。亦即近读洪范著论,所谓六极中不能去其三曰忧之义也。 夫汉唐以来,古稀天子才得六,六之中,至八旬者,才得三,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其二则予所鄙也。即元世祖,亦未如予之五代同堂,是予沐昊乾鸿贶为独深。而予之所寅承锡羡当何如?亦曰体天爱民,诚心勤政,与洪范五之敛锡,八之念徵,九之三忧,孜孜惕惕,日进无疆云尔。 予之子孙,能心予之心,政予之政,惕予之惕,忧予之忧,或得仰邀天眷,有年至七旬八旬者,继用此宝,则又我大清国亿万斯年无疆之庥,所不敢必而深愿者也。是为记。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 。《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印玺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