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凤首瓶 故宫博物院

黄釉凤首瓶,辽,高38.1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7.6厘米。

瓶花口外撇,细长颈,溜肩,长腹,束胫(音jìng),圈足,足外撇。颈部贴塑一凤头,前有嘴,后有冠,两侧各塑出凤鸟的眼、眉、耳。颈部装饰弦纹多道。外壁施黄釉,釉层较薄,釉面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足底部和外底无釉,胎质较粗,呈土黄色。

凤首壶是辽瓷的代表器形。此瓶堆塑手法简练,颈部的凤鸟仿佛伸颈敛翼直立,夸张而不失真。釉面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虽为釉料不纯所致,但增加了釉色的美感。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