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划花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

三彩划花龙纹盘,辽,高2.3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12厘米。

盘折沿,边沿处隆起一周,浅腹,平底底,圈足。内外壁施绿釉,盘心并施褐彩、黄彩。外底无釉,露白色胎体。盘心褐色弦纹内刻一黄色团龙纹,张口吐舌,龙身盘曲,龙爪伸张有力,形象威猛传神。

此盘制作规整,设色浓重,黄色的腾龙在绿色的盘体衬托下醒目突出,是辽代三彩器的代表作品。

辽三彩唐三彩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自身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釉色以黄、白、绿三色釉料为主。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辽代出现的一种低温三彩器。其特点是采用黄、绿、白三种釉彩装饰器物,常见器形有海棠式盘、花口盘、方盘、鱼形壶等。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入铅做助熔剂,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也可以先烧素胎,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有的一色单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多用作随葬明器,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出土。其器类繁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均有制作,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陶瓷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