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新元史》是近代人柯劭忞所撰的纪传体史书。由于明代的《元史》编纂工作过于草率,错误百出,柯劭忞以《元史》为底本,利用明清有关元史的研究,又吸收了西方有关元史的研究成果,参考《四库全书》未收录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成书于1920年。
辽史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主持编修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 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年~1218年)。
北齐书
《北齐书》是史类文学作品,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作品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 全书包括帝本纪8卷、列传42卷,共计50卷,所记历史自北魏分裂为东西魏(534年),高洋操纵北魏政权开始,直到高氏政权被北周所灭(577年)结束,共计44年。《北齐书》在记事上比较尊重史实,书中记载了大量反映北齐政权黑暗统治的史实。另外,书中还对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很多的记载。但是,《北齐书》贯彻了封建正统迷信思想,在写每位皇帝时都要写一些所谓的征兆,希望以此来为封建统治寻找根据。
金史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金朝的始末。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所记历史自女真族的兴起开始,直到金朝灭亡结束,共计120余年。全书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书末另附有《金国语解》一篇。其中,“志”为14类,分别为天文、历、五行、河渠、地理、祭祀、礼乐、舆服、仪卫、选举、百官、兵、刑及食货等;“表”为2类,分别为宗室和交聘。 《金史》在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史料大都直接取自金朝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因此书中记载的历史较翔实可靠。同时。 《金史》是元末官修的《宋史》《辽史》《金史》三部史书中最受好评的一部。
梁书
《梁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撰纪传体史书。 《梁书》是一本纪传体南朝梁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姚思廉( 557~637年),本名简,思廉是他的字,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其父姚察曾任梁、陈、隋三朝官员。《梁书》是姚思廉在贞观年间奉唐太宗之命,在他父亲所撰写的梁陈史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书中包括本纪6卷,列传50卷,共56卷,所记历史自南朝梁建立(502年)开始,直到梁灭亡(557年)结束,共计56年。本纪6卷中共记载了南朝梁的4位皇帝,其中梁武帝3卷,其他三帝每帝各l卷。列传50卷分《皇后传》、《太子传》、《诸王传》、《大臣传》、《良吏传》、《止足传》、《儒林传》、《文学传》、《处士传》、《孝行传》、《诸夷传》、《侯景传》共计12类,其中《止足传》是《梁书》首创的。另外,《梁书》中的《文学传》有2卷,包括了24位南朝梁时期的文人。《梁书》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在南朝诸史中是比较优秀的。
北史
《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北史》包括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计100卷,所记历史自北魏道武帝建国开始(公元386年),直到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结束,共计233年。书中主要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这几个朝代的兴衰。《北史》的12卷本纪包括:魏本纪5卷、齐本纪3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另外,在记载北魏分裂后的历史时,尊东魏为正统,对西魏历史记载很少。 《北史》的很多史料印证和补充了《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不足,具有很大的价值。
南史
《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起于公元420年,终于公元589年,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实际上是宋、齐、梁、陈四书的删并本,作者突出门阀士族的地位,常将《列传》中不同朝代的—姓一族人物集为一编,如—家数世历仕各朝的,—概列入家传,以致顾此失彼,犹如世家大族的家谱。该书删繁就简,虽有失当之处,但文字简洁易读,并增入四书以外的材料,还是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的。
周书
《周书》是中国历代正史之一,周书为周朝(北周,557年—581年)的纪传体史书。《周书》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周书》重视以时间为主线,将北周历史放在北魏分裂至隋朝统一的长时段下进行探讨,在空间上记载了与西魏、北周并存的东魏、北齐、梁、陈等不同政权的历史走势,其用意在于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写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演进趋势。《周书》通过寓典志于纪传之中的方式,保存了北周官制建置、州郡变动、经济改革与兵制创设等关涉国家运作的重要典志。这对于考察北周制度的嬗递乃至对隋唐制度文明的影响,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宋欧阳修撰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详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欧阳修文采引人入胜,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虽有着重要的地位,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