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淳《贤女帖》
《贤女帖》(选自《淳化阁帖》)释文: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参考清代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四十五.崔瑗》)
国魏梁鹄隶书欣赏《鲁孔子庙之碑》整拓全图
三国魏梁鹄隶书欣赏《鲁孔子庙之碑》整拓全图魯孔子廟碑隸書原刻 / 曹植撰; 梁鵠書. 曲阜,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 未托裱, 墨紙尺寸: 152 x 90 cm + 48 x 34 cm (額).額篆書. 民國拓本. 後有北宋嘉佑7年(1062)張稚圭題記.
胡毋敬《博学篇》书法欣赏(史籀大篆)
胡毋敬,又作胡母敬,姓胡毋,胡毋敬是秦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本来是栎阳(今陕西临潼)的狱吏,后官至太史令。在秦始皇统一规范文字的过程中,李斯将小篆的形体的开体与写法制定以后,为了推广到全国,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以小篆编写书籍。胡毋敬作七章《博学篇》,文字采用《史籀篇》(大篆作品,启蒙读物),结构却略有不同,后世称为秦篆,即小篆。胡毋敬《博学篇》书法欣赏(史籀大篆)胡毋敬创制的小篆胡毋敬博识古今文字,覃思旧章,博采众训,参与了程邈、李斯主持的省改大篆,著有《博学篇》七章,都是用法定的小篆字体编写的字书。这些字书同时教授字体和语法,也成为当时蒙童读书识字的标准版本。在西汉初期,乡里的书师将秦朝的三种识字课本《苍颉》、《爰历》、《博学》合并为《苍颉篇》。此后,在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司马相如作的《凡将篇》,汉元帝刘奭时期史游..
《今欲归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今欲归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注:图片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李宗翰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杨氏海源阁宋拓本以及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绛帖》等重新裁剪而成。释文:今欲歸。復何適報之。遣不知。總散往並侍郎耶言。别事有及。過謝憂勤。
《二月八日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二月八日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注:图片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李宗翰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杨氏海源阁宋拓本以及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绛帖》重新裁剪而成。释文:二月八日。復得鄱阳等。多时不耳。為慰如何。平安等人当与行。不足不过彼与消息。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草书欣赏《冠军帖》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草书欣赏《冠军帖》(传)张芝(?--约192年),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终年缠此,当复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竟不竟,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
草圣张芝章草书法《秋凉平善帖》2种
草圣张芝章草书法《秋凉平善帖》亦称《八月帖》。其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具有今草气息。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